世界银行于美国当地时间1月7日宣布,该行现任行长金墉将于2月1日提前卸任。金墉宣布在他离职后将加入一家公司,专注于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
由于自世行成立以来,行长一直由美国方面提名,这一惯例早已招致其它成员国国家的批评。多国官员表示,如果作为多边机构的世行想增加其对全球其他国家的吸引力,那么美国方面把持世行行长一职的现状需要做出改变。
放贷水平创金融危机以来新高
金墉1959年出生于韩国首尔,5岁时随家人移居美国,曾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并先后担任哈佛大学医学教授、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顾问、达特茅斯学院校长等职务。2012年,金墉获得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名,成为世行行长候选人,并最终当选世行行长。2016年9月,世行执行董事一致同意金墉连任世行行长,其第二任期从2017年7月1日开始,任期5年。
世界银行对金墉任职期间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在他任职六年多的世界银行集团,股东们为多项举措提供了强有力支持,以确保该机构在全球发展界保持强有力的领导地位”。
在过去6年多的时间里,世界银行集团各机构提供的融资达到了除金融危机外从未见过的水平。认识到资本市场转变发展融资的力量,世行在金墉任职期间还推出了几项新的创新金融工具,包括解决基础设施需求、预防流行病,以及帮助因气候冲击、冲突和暴力而被迫流离失所的千百万人的基金。世界银行还与联合国和领先的技术公司合作建立饥荒行动机制,及早发现警示迹象并在饥荒开始之前采取预防措施。
金墉在其任期内强调,发展中国家最大的需求之一是基础设施融资,他通过与致力于在发展中国家建设可持续、气候智慧型基础设施的新的私营部门合作伙伴联手,推动世行集团实现发展融资最大化。为此目的,金墉宣布他离职后将加入一家公司,专注于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这一新职位的细节将很快公布。除从事基础设施投资外,金墉还宣布他将重新加入健康伙伴(PIH)董事会,该组织是30多年前他参与共同创立的一个组织。
备受关注的是,现年59岁的金墉在任期内多次来华。距离最近的一次是2018年11月,金墉访华期间,出席了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改革开放与中国扶贫国际论坛,并参加了第三次“1+6”圆桌对话会等系列活动,他充分肯定了中国改革开放、“一带一路”倡议和减贫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