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券业过冬AB面:市场出清蕴含新机遇

2018-12-15 08:27 来源 : 中国证券报        作者:郭梦迪 张凌之

分享至

这是“最坏”的时候,也是“最好”的时候。在今年市场环境下,券商业务进入下行周期,曾经的“香饽饽”保代、分析师遭遇降薪裁员,出现“去产能”之势。不过,也有券商研究所逆势招人,抓紧布局理财子公司带来的新业务机会。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的市场大环境属于正常的牛熊周期波动。事实上,今年的市场出清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好,出清得越好,后面的机遇就越大。

保代:“金领”高薪不复往常

在2014年、2015年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各大券商开足马力招兵买马,现在来看,有些券商似乎开始吃不消。今年年中,一张券商投行工资单又引发了行业对变相裁员、降薪的关注。

“近两年保荐代表人的收入一年不如一年,尤其是2017年10月之后,IPO规模萎缩,再融资收紧。一些大券商的保代开始不按月发放津贴,只有报项目时才能有一定的津贴。一些中小券商则只给中后台保代每月一、两万的津贴,前台的保代都没有津贴。这与前几年六、七万一个月的保代津贴相差甚远。”某中型券商投行人士感叹。在保代人数方面,虽然准保代人数增长很快,但注册保代数量增速却放缓,因为保代必须有项目发行成功才能注册。

某券商投行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前两年券商投行业务突飞猛进,无论是发债还是新三板业务都很好,需要大量人员,券商纷纷扩充投行人员。现在,随着业务整体减少,从投行人员数量上看,整体是过剩的。过去十几年,投行业务收入每年有20%-30%的增长,今年很难再维持这个增长速度。

Wind数据显示,按发行日统计,今年以来仅有116个IPO项目获得发行,涉及42家券商,而行业内共有93家券商有投行业务牌照,过半券商在IPO上“颗粒无收”。而2017年全年共有432个IPO项目发行,涉及券商61家。

记者了解到,北方某大型券商今年年初开始调整薪酬体制,降低所有保代固定津贴,保代签字费分期支付,同时在公司内部实行末位淘汰制以控制成本。此外,公司对员工的考核日趋严格,如要求员工避免不必要的出差。

某小型券商投行部员工表示,今年公司裁员加辞职的有100多人。主要是公司项目很少,业务人员的工资水平主要靠业绩收入,没有项目就没有业绩,因此很多人选择主动离职。有的团队负责人辞职后,整个团队的人也就辞职了。有的是团队的人都走光了,负责人觉得没意思也只好选择离职。当然,被公司主动裁员的也不在少数。

责任编辑:谢玥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